安溪鐵觀音的由來[鐵觀音茶葉]: 安溪鐵觀音:屬烏龍茶之極品,產于福建省安溪縣堯陽鄉。采制工藝:每年分四次采摘,春茶在立夏,夏茶在夏至后,暑茶在大暑后,秋茶在白露前,春茶為最好。其成品茶外形條索卷曲,肥壯圓結,沉重勻整;色澤油亮,滋味醇厚甘鮮,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。飲之具有清心明目,防止動脈硬化,,降脂減肥之功效。
鐵觀音植株灌木型,中葉類,遲芽種。樹姿開張,枝條斜生,稀疏不齊;葉形橢圓,葉色濃綠,葉厚質脆,葉緣波狀,略向后翻,鋸齒疏鈍,嫩芽紫紅。開花多,結實率高。萌芽期在春分前后,停止生長期在霜降前后,一年生長期7個月。天性嬌弱,抗逆性較差,有"好喝不好栽"之說。制烏龍茶品質特優,滋味醇厚甘鮮,香氣清芳高雅,水色清澈金黃,葉底肥厚軟亮,常以天然的蘭花香和特殊的"觀音韻"而區別于其它烏龍茶。制紅.綠茶則品質中等。
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,制成的茶葉條索緊結,色澤烏潤砂綠。好的鐵觀音,在制作過程中因咖啡堿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;沖泡后,有天然的蘭花香,滋味純濃。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,先聞香,后嘗味,頓覺滿口生香,回味無究。
清光緒二十二年(1896),安溪福美張乃妙、張乃乾兄弟將鐵觀音傳至臺灣木柵區。并先后傳到福建省的永春、南安、華安、平和、福安、崇安、莆田、仙游等縣和廣東等省。近年來,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,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。
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,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,種茶歷史悠久,唐代已有茶葉出產。安溪境內雨量充沛,氣候溫和,適宜于茶樹的生長,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,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,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,鐵觀音、黃旦、本山、毛蟹、大葉烏龍、梅占等都屬于全國知名良種。因此安溪有“茶樹良種寶庫”之稱。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,品質最優秀、知名度最高的要數“鐵觀音”了。
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,已有200多年的歷史,關于鐵觀音品種的由來,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,相傳,清乾隆年間。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制得一手好茶,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,十年從不間斷,可見禮佛之誠。一夜,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,正想采摘時,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。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。于是采下一些芽葉,帶回家中,精心制作。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鮮爽,精神為之一振。魏認為這是茶之王,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。幾年之后,茶樹長得枝葉茂盛。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,又是觀音托夢所獲,就叫它“鐵觀音”。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。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,其品質特征是:茶條鄭曲,肥壯圓結,沉重勻整,色澤砂綠,整體形狀似蜻蜓頭、螺旋體、青蛙腿。沖泡后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,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,滋味醇厚甘鮮,回甘悠久,俗稱有“音韻”。茶音高而持久,可謂“七泡有余香”。
安溪鐵觀音的由來
鐵觀音TeiGuanYin原產福建省安溪縣。據《清水巖志》載:“清水高峰,出云吐霧,寺僧植茶,飽山嵐之氣,沐日月之精,得煙霞之靄,食之能療百病。老寮等屬人家,清香之味不及也。鬼空口有宋植二、三株其味尤香,其功益大,飲之不覺兩腋風生,倘遇陸羽,將以補茶話焉”,說明安溪唐代已產茶。到明代茶產稍盛,《安溪縣志》有“常樂、崇善等里貨(指茶)賣甚多”的記載。18世紀后期安溪茶戶有了較大發展。詩人阮 錫在《安溪茶歌》中有“安溪之山郁嵯峨,甚陰常濕生叢茶。居人清明采嫩葉,為價甚*保萬家……”之句。隨之茶區農民還選育出許多優良茶樹品種,其中以鐵觀音制茶品質為最優。
本文由廣州網站建設公司-三行網絡原創,轉載請保留版權( 廣州網站建設www.gongxing888.com )三行網絡——專注于企業網站建設、響應式營銷型網站定制,歡迎來電咨詢!熱線:020-85628720、15915767698
標簽:
上一篇:怎樣泡鐵觀音比較有香味[廣州茶葉]
下一篇:微生物飼料發酵劑[農副產品]